一、胶袋的印刷适性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印刷效果是通过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合理附着来实现的,因此胶袋表面的物理、化学状态直接影响油墨在其上面的转移量。
二、改善胶袋薄膜的印刷适应性
⒈提高胶袋薄膜表面可印性的必要性
物化理论表明,在承印物上要获取良好的可印性,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应高于油墨的表面张力。这正是各类承印物在印前做活化、粗化等前处理加工的理论基础。
PO、PE膜系非极性高分子材料,化学性能稳定,表面张力小,加之合成树脂时添加的开口剂抗静电剂耐老化剂等影响,难和油墨粘结。
⒉处理胶袋薄膜印刷适性方法,
(1)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是电离了的气体。它由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3种成分组成,其中v子和离子的电荷总数基本相等,故整体是电中性的。通过放电装置将电离的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或离子打到承印物表面,一方面,可以打开材料的长分子链,出现高能基团;另一方面,经打击使薄膜表面出现细小的针孔,同时还可使表面杂质离解、重解。电离时放出的臭氧有强氧化性,附着的杂质被氧化而除去,使承印物表面自由能提高,达到改善印刷性能的目的。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结构如下图(略)所示。电极一端用限压2万伏耐高压线。另一端用包胶钢辊,放电电极长度为347mm。
在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处理能量为:
W=P/v·L=uI/V·L
式中u——处理电压;
I——处理电流;
L——处理电极宽度;
V——走料速度。
如果用不同的处理速度对材料进行处理,可得出单位面积的处理能量与接触角θ的关系,并画出θ与W(J/m2)关系曲线。
(2)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实际上是等离子处理的一种,是低密度的等离子处理。
利用高频(中频)高压电源,在放电刀架和刀片的间隙产生一种电晕释放现象,用这种方法对塑料薄膜在印刷前进行表面处理,叫电晕处理,也称电子冲击或电火花处理。其处理作用为:
①通过放电,使两极之间的氧气电离,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立即氧化塑料薄膜的表面分子,使其由非极性转化为极性,表面张力得到提高。
②电子冲击后,使薄膜表面产生微凹密集孔穴,使塑料表面粗化,增大表面活性。
(3)化学处理法
印刷前利用氧化剂对PP、PE、PO塑料薄膜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生成羟基、羰基等极性集团,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粗化,以提高油墨与塑料薄膜的表面结合牢度。
常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处理聚烯烃表面,处理液的配方、处理过程的时间和温度,都对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处理时间长,处理温度高、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虽然增加了表面极性,但同时还将引起表面氧化、老化,粘接强度反而降低。
化学处理法是应用较早的一种表面处理法,对于印刷,复合前薄膜的表面处理效果好,使用简便、经济,但需较长的处理时间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处理液一般都具有化学侵蚀性,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较少采用这种工艺,一般只在不便使用其他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表面处理工艺。
(4)光化学处理法
一般是利用紫外线照射高聚物表面,使其引起化学变化,达到改善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性和粘合性的目的。和电晕处理一样,紫外线照射也能使高聚物表面发生裂解、交联和氧化。
要想得到较好的光化学处理效果,必须选择适当波长的紫外线,例如用波长为184mm的紫外线照射聚乙烯表面,能使其表面发生交联,但如改用2537A的波长则难有相同的效果。
使用光敏剂可以使光化学处理更为有效,二苯甲酮是较好的光敏剂,当用紫外线处理后,它会被升华除去。
在此,二苯甲酮是通过生成共振稳定的二苯甲酮自由基来催化光引发反应的。烷基自由基可继续进行自由基传播和自由基终止反应,下表为聚烯烃薄膜等经紫外光照射后粘附力提高的情况。
将上述配方制成的涂料在胶袋薄膜表面涂布,风干10s后,用高压水银灯照15s,固化后,即可提高薄膜表面的张力。
⒊表面张力的简易测定方法
用脱脂棉球蘸上已知表面张力的测定液,涂在已电晕处理的薄膜上,涂布面积在30mm2左右,在2s内收缩成水球状,则薄膜电晕处理强度不足,需要重新提高电晕强度再行冲击。若试液在2S内不发生水纹状收缩,则表明薄膜已达到处理效果。薄膜印刷要求表面张力达到38×10-3N/m(38dyn/cm)指标。
|